元宇宙与AI技术的融合

黄华威,2022年1月27日

大家好,在上一篇 Blog, 我介绍了我跟杨青林博士合作的元宇宙综述,主要讲了区块链在元宇宙中的融合与应用。

  • 注:这篇综述题目为 “Fusing Blockchain and AI with Metaverse: A Survey”,全文可以从预印本网站 arXiv 下载:https://arxiv.org/abs/2201.03201   

今天我继续根据这篇综述,介绍一下AI技术在元宇宙中的融合与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元宇宙在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它所构建的是一个现实与虚拟世界高度融合交互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公平、分布式的世界。它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

  在元宇宙中,数字经济系统 是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元宇宙中的娱乐,协作,社交等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组成。因此,在介绍AI技术与元宇宙的融合与应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元宇宙中的 数字经济系统。

  元宇宙的数字经济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数字创造,数字交易,数字货币和数字市场。

  这几部分之间的关系简述如下: 数字创造是数字交易的基础,而数字货币作为数字交易的媒介,可以在数字市场上流通。

  在上一篇 Blog 中我介绍了区块链在元宇宙的融合与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记账技术在数字创造,数字交易,数字货币和数字市场上的可以进行完美的融合。

  下面,我们以数字经济系统为基础,也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下AI技术在元宇宙中的融合与应用。两个方面分别是:

  1. 首先我们梳理AI技术在元宇宙中的结合点。
  2. 然后我们展望AI在元宇宙融合应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

那么,对于第一个方面,我们在综述里从四个角度,梳理了AI技术 在 元宇宙的融合与应用,即 利用AI技术构建虚拟环境,基于AI技术的NPC (这里提到的NPC是指“非玩家角色”),基于AI技术的 虚拟化身,以及利用AI技术 实现 虚实交互。

  对于第二个方面,关于展望AI在元宇宙融合应用过程中尚为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只能将现实世界中对AI技术的需求与应用映射到虚拟世界中,在此基础上展望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这里我们简单地提一下在元宇宙中在AI技术方面可能会面临的四个问题。

  1. 如何结合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创作工具,来降低用户接入元宇宙的门槛,使得用户能够像创作、发布短视频那么简单地参与到元宇宙中?
  2. 如何利用元学习有效的训练智能化的NPC或者 虚拟化身?
  3. 如何利用群体智能使得整体环境更智能?
  4. 在现实世界中仍未解决的 智能模型 规模问题 及 模型可解释性 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元宇宙肯定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世界,单一的创作工具不可能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有一个智能化的创作工具来实现不同的创作需求。具体是怎么样的智能化创作工具,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可以留给 感兴趣的读者与研究者深入探讨。

  此外,元学习方法是一种更接近人类的学习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模型训练模式,它能够适应变化的场景。将元学习融合应用到元宇宙中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它能够使得整个环境变得更加智能。

  对于最后两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希望我们一起思考、探讨。

  最后,这篇 blog 的音频记录请访问以下喜马拉雅链接,欢迎收听: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6994228

黄华威, 2022年1月27日
————————————

元宇宙与区块链融合的综述简介

黄华威,2022年1月26日

大家好,我最近跟杨青林博士合作写了一篇关于元宇宙的综述,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 

这篇综述题目为 “Fusing Blockchain and AI with Metaverse: A Survey”,全文可以从预印本网站 arXiv 下载到:https://arxiv.org/abs/2201.03201  

目前关于元宇宙的综述论文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一篇 60多页 的来自港科大的综述论文,但个人感觉这篇综述太过庞大,虽然跟元宇宙相关的方方面面写的很全,但是特点不突出,而且,60页的长度 应该会劝退很多读者。

相比之下,而我跟杨博士合作写的这篇综述论文只有15页,它的亮点就是:我们从 人工智能算法技术 以及 区块链技术 的角度来审视元宇宙。目前 AI 与 区块链 被认为 开发与实现元宇宙 最为重要的两项技术。那我们的综述 就重点剖析这两项 技术 如何为 实现元宇宙 来服务。 

就像我们在论文的摘要里说的,我们写作这篇综述的目的简述如下:我们深知元宇宙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为此我们调研了与 元宇宙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的现有工作。我们在调研的时候,主要着眼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即 数字经济、虚拟世界里的 AI 技术的应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各种技术。 

我们相信,现在正处于 元宇宙 科研、与 开发 的早期阶段,希望我们的这篇综述可以 帮助 从事 AI 与 区块链 方向的研究人员、工程师 梳理清楚 到底 AI 与 区块链技术 如何 与元宇宙的各个方面 进行融合、与 创新。 

通过刚才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这篇综述的主要涉及的内容。关于 AI 方面的内容,以后我专门邀请杨博士来介绍一下 AI 技术在元宇宙中的应用。今天我们主要聊一下 区块链 在 元宇宙中的 融合 与 应用,因为这部分是我写的。 

接下来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1)梳理 区块链技术 在 元宇宙中的结合点;2)展望 元宇宙 在 区块链 方面相关的 尚未被解决的问题,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 

那对于第一个方面,我从四个角度,梳理了 区块链技术 与 元宇宙的关联,即 面向元宇宙的加密货币、元宇宙各个场景中的交易的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DeFi 市场、以及 区块链驱动的 元宇宙认证。 

对于第二个方面,关于 展望 元宇宙在 区块链方面 尚未被解决的开放问题,其实 我也没有想太成熟。这里我暂且抛出四个问题来启发大家思考。这四个问题是:

  1. 现实世界中的 NFT 经济系统可以支撑 元宇宙中 的高频交易吗?
  2. 建成一个健康的区块链数字经济,需要为元宇宙制定什么特殊的规则?
  3. 现实世界中的区块链应用开发模型可以被直接移植到元宇宙中使用吗?
  4. 元宇宙中是否需要新的区块链平台与新的共识机制? 

这四个问题我个人觉得 目前都还没有定论,希望我们一起思考、探讨。 此外,我还展望了其他公开问题,如 元宇宙的监管、区块链赋能的元宇宙应用市场、以及 元宇宙中的 隐私安全保护的话题。 

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谢谢。

最后,这篇 Blog 的音频记录请前往喜马拉雅收听:https://www.ximalaya.com/keji/56140880/496618975 

元宇宙与网络游戏有何区别

黄华威,1月24日,2022年

昨天,我往大学群里发送了一个朋友圈看到的“元宇宙烟花大会”的链接,可以使用浏览器体验一下元宇宙里的烟花大会。虽然粗糙,但是体验还是挺新奇的。随后,几位同学就聊起了元宇宙的一些话题。
我首先抛砖引玉地说道:在这个展览里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艺术画像等作品,这些艺术品被做成了 NFT,就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买卖了。
然后一位范同学说:我一直搞不懂元宇宙跟沙盒类的网游有啥本质区别,感觉元宇宙是一个更加开放化的沙盒类网游嘛。
这个问题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老朋友林建入老师(注:林建入为唬米科技CEO)的兴趣,林老师随即开启讲解模式:元宇宙不是游戏,元宇宙里可以开会,可以工作,可以购物,比如说,里面可以开发出淘宝那样的应用。


【林建入接连两个解释】

解释 1:“其实那个元宇宙,就现在大家说的那个元宇宙啊,就感觉不就是一个,比如说一个游戏,然后举例子啊,比如说大家戴个VR头盔之类的,然后那进去,跟玩一般的游戏比如说开放世界或者沙盒游戏有什么差别呢?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呢,其实会发现那元宇宙它跟诈骗没什么两样。”

解释 2:“其实呢,理解元宇宙的最根本的点呢,实际上就是要明白他不是游戏啊,它实际上是一个虚拟世界,是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玩的游戏里面都是为了娱乐的,对吧?嗯,不会有人在游戏里面办公,对不对?没有人在游戏里面办公,你见过谁在游戏里面处理这个office的文档,谁在游戏里面在去比如说编程啊,工作啊,设计设计各种东西?其实不会的,因为那些都是游戏娱乐用。元宇宙呢,其实本质上来说是把游戏的那一套技术,再加上互联网已有的那一套技术,两个东西合起来做一个虚拟世界,这个东西是比一般的游戏技术,实际上是要复杂的多的。”

紧接着林老师继续解释道:它的价值在于,把现有的互联网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体验高度。元宇宙要能成功,它必须做的像浏览器一样做到以下两点:1、构建一个公共的开放世界;2、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内容,放到开放世界里。而浏览器的技术,基本上已经极其难做了。现在要做一个虚拟世界级别的浏览器,难度就更大。不过可以从简单开始。所以初期可以搞一系列的小 demo。慢慢探索。

【林建入接连3个解释】

解释 3:“其实元宇宙的概念的话,肯定不是新概念,对吧,就以前的时候,很早很早的那种科幻作品里面就有虚拟世界的这种设想,然后呢,你包括刚上映的这个黑客帝国四里面,他也是把整个世界是吧,它是当做是一个虚拟的一个游戏,他是这么认为,这么理解的,所以其实这些概念呢,其实都不是新的。但是呢,为什么现在说又开始炒这个元宇宙的东西呢?既然不是新概念,对吧,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于以前呢,只是设想,现在呢,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已经开始摸到一点点这个边了。就是说现在从技术上来讲,过去的设想开始有一点点可行性了,但是呢,我其实个人认为啊,这个元宇宙的这个想法到实现,其实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左右的技术发展,因为回顾之前,从90年代互联网泡沫到2000年,到2010年才正式开始互联网的大蓬勃的话,也是差不多20年的时间。”

解释 4:“但是呢,就是我最近也看了,因为元宇宙里面它有很多的技术支撑嘛,我们眼睛能看得到,也是冲击力最强的,肯定还是那个虚拟世界,对吧,就他那个不管你在电脑上玩也好,或者说你戴上VR体验,不管怎么说吧,就那个虚拟世界,对我们肯定是冲击性最强的。其实那个东西能不能做,出现在元宇宙的概念呢,实际上还是不太行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有的游戏开发工具,比如说各种引擎,像那个包括虚幻五这种顶尖的引擎,或者行业里面普遍用的像unity之类的,这些其他的引擎。其实呢,他们的整个开发的流程呢,成本很高。而且的话呢,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呢,不是像我们说的那个现在的游戏,大家都普遍的感觉是做越做越好,对吧,包括那种画面啊,包括那种互动性啊,感觉你越来越强,但实际上你真正去了解它游戏制作的过程,实际上它的限制还是非常非常多的。”

解释 5:“比如说现在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的这种元宇宙概念的这个社交的一个平台,就像我们我们说一个简单例子,比如说,Facebook 想把他的 Facebook 搬到这个虚拟世界里面去,他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多的。他这个挑战不仅仅是说,比如说 Facebook,他花巨资,举个例子,他也是一直把钱砸下去,比如说把虚幻引擎的公司整个买下来,那他能不能做出来呢?它可以做出视觉效果,看起来很炫酷,但是实际上离他的这个真正的概念仍然差得很远,这个差别主要在哪儿,从技术上来讲,我举个小例子,你在游戏里边可以看网页吗?其实是看不了的。游戏里边看网页这件事其实是技术上很大的难点。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像把浏览器的画面放在游戏里。实际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要完成一个融合。”


经林老师讲解,我感觉完全实现元宇宙的设想,其实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
然后,范同学继续追问:那为啥要在元宇宙里工作呢?不觉得很奇怪嘛,在元宇宙里浏览网页,为啥不直接浏览网页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比如在元宇宙里网购,为啥不直接网购咧?


【林建入老师继续回复道】

解释 6:“其实像元宇宙的这种东西吗,你比如说大家也会想说啊,我为什么要去加入到元宇宙里面,我就,我就不想进入元宇宙对吧,我对这个东西完全不感兴趣,可不可以呢?其实当然可以,我们回看一下历史啊,比如说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候,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在华尔街就开始就纳斯达克,就开始炒那些所谓的点抗泡沫,那个时候才只是一个电脑接一个网线,你想那个电电脑的分辨率还很低呢,6640乘320吧。你想。现在都是马赛克画面,然后在那个情况下呢,他们就开始开发购物网站,做各种东西,其实那个时候后来不是泡沫也破裂了,可是呢,最后互联网发展怎么样呢?互联网现在大家谁还离得开呢?当初那些选择不加入互联网的人,当然他们不会去炒作这个东西,但是最后他们都不得不进入互联网的世界,就像现在老年人,他如果说不会操作打车软件,他现在打车都很困难,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你不是你自愿加入,你是被动卷入的。”

解释 7:“核心的问题就是在于,其实这个世界的发展并不是由大多数人决定的,就是说就像如果人类社会像列火车的话呢,其实火车头才是决定火车的方向的,这个火车头只是这个人类世界里面最聪明的,最小的一群人,也就是说整个人类,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呢,大家都是盲从的,他们本以为他们有自主意识,比如说他可以选择做什么,或选择不做什么,其实大家都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的,都只能随大流,这个大流就是由很少的一群人决定了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因为智力资源就是很少的智力资源,他大家比如说你这个元宇宙的概念,你不需要说服所有人,你只要说服最聪明的那群人都跟着你走就可以了,因为只要最聪明的那群人都跟着你走,其他的人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没办法发展其他的方向,他们只能原地踏步,而等你发展出这个东西已经足够吸引的人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人也开始涌入其中,于是时代的浪潮它就形成了,因此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范同学依然不依不饶:我觉得这个不一样,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就跟水电一样,元宇宙还是应用。
林老师:不不不,元宇宙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代。
范同学:也就是各个公司都会开发元宇宙是吗?
林老师:如果各个公司单独开发元宇宙,就是诈骗,必须要像互联网一样,有一个公共规范,就像 IP 协议那样,不是受到某个单独公司控制。
范同学 满意地说:嗯~~~~ 那还行。
林老师:如果是单独公司控制,那肯定玩不下去,现在各个公司自己搞元宇宙,就是诈骗,不过现在元宇宙仍然处于早期阶段的泡沫膨胀期。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今天聊的这个话题,学到很多。主要是林老师的科普给力啊!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谢谢关注!


最后,本次讨论的音频记录请前往喜马拉雅我的区块链科普频道收听:https://m.ximalaya.com/sound/495912326

2021年内CCF-A类会议收录的区块链论文的分布情况

Huawei Huang, Jian Zheng, Jan. 5th, 2022

一、背景

投稿是论文发表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知彼知己,找准合适的会议和期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投稿,使论文成果得以有效、快速地发表。 CCF-A类推荐会议与期刊列表是国内计算机学科类各个研究方向声誉最好的论文发表指引。虽然在每一个领域都有若干推荐的A类顶会,但并不是所有CCF-A类会议都适合作为区块链相关研究论文的投稿对象。为了了解各个CCF-A会议对区块链相关研究论文的不同偏好,也同时为了有效避免“表错情、会错意”的投稿失误,我们特此整理了2021年内的区块链论文在各个领域方向CCF-A类顶会上的分布情况。希望对区块链方向众多科研同行有所帮助。

二、区块链论文在A类会议的分布概况

通过对论文标题中包含的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 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我们发现2021年内发表在CCF-A类会议中与区块链有关的 Full Papers 共有51篇。其中各领域内区块链论文分布与数量总结如下两幅图:

51篇区块链论文在CCF推荐领域的数量分布情况
51篇区块链论文在CCF推荐领域的占比情况

三、区块链论文在六个类别的分布

我们首先将这51篇区块链相关研究论文粗略地分为6类:区块链性能优化区块链安全区块链分析区块链应用智能合约、以及 综述。令人惊讶的是A类会议中竟然还有一篇综述论文! (顺便,这篇综述论文题目:Permissioned Blockchains:Properti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那么,这51篇论文在各个类别的数量及比例如下2幅图所示:

在6个类别的数量比较
在6个类别的比例比较

四、各个研究领域适合投稿的A类会议总结

1. “智能合约”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ASE、FSE/ESEC、USENIX Security。

2. “区块链性能优化”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INFOCOM

3. “区块链安全”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CCS、USENIX Security

4. “区块链分析”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SIGMOD

5. “区块链应用”方向接收论文在A类会议分布较为广泛。

以上观点仅一家之言,如有偏颇,请多担待!希望以上总结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黄华威,郑简,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2022年1月5日

转发请标明出处:http://xintelligence.pro/archives/636

HuangLab在区块链可扩展性方向的另一篇论文被CCF-A类顶刊TPDS接收

Huawei Huang, Dec. 28th, 2021

A new blockchain sharding paper is accepted by TPDS.

Hard work pays off!

HuangLab 在区块链可扩展性方向的另一篇论文被 CCF-A 类期刊 TPDS 接收。这也是我的研究组最近一个月内在该方向被接收的第2篇A类顶会/顶刊研究论文。恭喜我的硕士研究生岳峥宇同学、彭肖文同学,还有本科实习生贺刘丁同学,感谢同学们的辛苦付出!

论文题目:Elastic Resource Allocation against Imbalanced Transaction Assignments in Sharding-based Permissioned Blockchains.

这篇论文的贡献概括如下:在考虑到基于分片机制的区块链可能存在不均衡交易分片的背景下,这篇工作研究了分片联盟链的云端资源分配对区块链的吞吐量的影响。我们基于随机优化理论框架,设计了针对分片联盟链的资源分配算法。提出的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块链交易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最新区块链分片系统论文被 INFOCOM 2022 接收

Dec. 6, 2021, by Huawei Huang

近日,实验室在区块链底层分片系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论文《BrokerChain: A Cross-Shard Blockchain Protocol for Account/Balance based State Sharding》被计算机网络领域的CCF-A类顶会 INFOCOM 2022 接收。INFOCOM (全称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顶级会议。本次会议共投稿1129篇论文,最终接收了225篇,接收率为19.9%。

论文简介:

在传统的基于状态分片的区块链系统中,交易是通过各分片的账户状态信息进行分配。但是,不合理的交易分配方案会导致分片间的负载不均衡和跨分片交易比例过高的问题,从而限制分片系统性能的发挥。为此,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片架构实现对分片状态的动态划分和调整。具体来讲,该分片协议根据一定时间内的历史交易信息构建一个账户交易状态图,并对其进行划分,从而对存储在各分片的账户状态实现动态的调整与重新配置。论文提出的账户状态动态调整策略可以在减少跨分片交易比例的同时实现分片间的负载均衡。

论文提出的跨分片交易处理协议主要流程

该论文基于状态划分算法提出一种新的跨分片协议来缓解跨分片交易处理的效率问题。在进行状态划分的过程中,系统允许一部分普通用户通过自愿抵押一定的资产充当 Broker(中间人账户)。 Broker 的状态会被系统分割成两部分或多个部分,分别存储在两个或多个分片中,从而参与到若干个跨分片交易的协调当中。该论文提出的跨分片协议可以减少跨分片交易的延迟,从而提高跨分片交易执行的效率。

A Paper about Double-Spending Attacks towards PoW Blockchain is Accepted by IWQoS 2021

Huawei Huang, 2021-05-27

Our paper titled “Revisiting Double-Spending Attacks on the Bitcoin Blockchain: New Findings” is going to appear in IEEE /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Quality of Service 2021 (IWQoS 2021), which is going to be held on June 25-28, 2021.

Although double-spending attacks (DSA) have created a giant loss to Bitcoin, we believe that advanced versions of DSA can be developed to create new threats for the Bitcoin ecosystem. To this e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double-spending attack, named Adaptive DSA.

Through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and the disclosed insights behind Adaptive DSA, we aim to Alert the PoW-based cryptocurrency ecosystem that the threat of double-spending attacks is still at a high level.

Paper: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1136583_Revisiting_Double-Spending_Attacks_on_the_Bitcoin_Blockchain_New_Findings

Program of IWQoS 2021: https://iwqos2021.ieee-iwqos.org/wp-content/uploads/sites/286/2021/05/IWQoS2021-Program.pdf

Presentation Slides:

实验室关于区块链性能优化论文被ICDCS接收

近日,实验室在区块链性能优化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论文《MVCom: Scheduling Most Valuable Committees for the Large-Scale Sharded Blockchain》被分布式计算顶级学术会议The 41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 2021) 录用为长文。


会议介绍

ICDCS是分布式计算系统领域享有盛誉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本届 ICDCS 会议 Research Track 论文全球投稿共489篇,仅有97篇被录用,录用率为19.8%


论文介绍

Huawei Huang, Zhenyi Huang, Xiaowen Peng, Zibin Zheng, Song Guo, “MVCom: Scheduling Most Valuable Committees for the Large-Scale Sharded Blockchain”, ICDCS, 2021. [RG-Page & PDF]

针对经典的区块链分片协议,该论文提出一种可以加速主链区块上链的机制,从而可以提高大规模基于分片技术的区块链的吞吐量。具体来讲,在区块链分片协议的每一轮执行的开始阶段,由于组成分片委员会的节点的异构性,会导致花费在分片委员会的构建阶段与片内共识阶段的时间呈现出不均衡分布。这种不均衡的时延将会为某些分片内的交易带来很大的时延。因此,本论文提出一种为分片协议在每一轮的开始阶段选取最有价值的一组分片委员会,优先提前参与到每一轮的主链区块的生成阶段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本论文在大规模分片区块链的背景下,可以为交易的吞吐量与分片内的等待时延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下载链接: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0152541_MVCom_Scheduling_Most_Valuable_Committees_for_the_Large  Scale_Sharded_Blockchain

论文发表 Slides:

实验数据与处理方法:请前往 Datasets 页面下载。

[Paper Sharing] OptChain: Optimal Transactions Placement for Scalable Blockchain Sharding

今天分享一篇刚刚读的关于区块链分片理论的论文,题目是 OptChain: Optimal Transactions Placement for Scalable Blockchain Sharding,发表在 IEEE ICDCS 2019,属于分布式并行计算的顶会之一。

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分片区块链网络中大部分的交易 (trasactions) 都是跨片 (cross-shard) 的,这些 cross-shard trasactions 既降低了系统吞吐量 (throughput),而且增加了交易的跨片确认时间 (confirmation time)。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合理地部署这些跨片的交易,使得 cross-shard transactions 的数量降低从而既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又可以降低跨片确认时延呢?答案是肯定的,详情请细读这篇 OptChain,它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实时的交易放置策略,可以将已经产生关联或者即将产生关联的交易部署到相同的分片中。此外,OptChain 还可以维护分片之间的负载平衡来保障分片机制的并发性。

PS: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类似于这篇以提升区块链本身性能为目标的研究论文,请参照综述 “A Survey of State-of-the-Art on Blockchains: Theories, Modelings, and Tools” [ arXiv Page: https://arxiv.org/abs/2007.03520 ].

A New Survey on Blockchains’ Theories, Modelings, and Tools

Dear all,

I would like to share our latest blockchain survey titled “A Survey of State-of-the-Art on Blockchains: Theories, Modelings, and Tools”. This survey is focusing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ings, analytical models, and evaluation tools of blockchains.

#========= Chinese Version:

近日,我们在 arXiv 公开了最新的一篇区块链综述论文,论文题目为 “A Survey of State-of-the-Art on Blockchains: Theories, Modelings, and Tools”. 比起现有的其他区块链的综述论文,这篇综述主要从理论建模、分析模型、实验评估工具的角度对区块链本身的基础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希望这篇综述论文可以为研究者、工程开发者、以及从事区块链教育的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手册。

arXiv link: https://arxiv.org/abs/2007.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