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 News

基于“做市商账户”的区块链跨分片协议 —— BrokerChain

彭肖文,黄华威,2022年5月 论文信息:Huawei Huang, Xiaowen Peng, Jianzhou Zhan, Shenyang Zhang, Yue Lin, Zibin Zheng, Song Guo, “BrokerChain: A Cross-Shard Blockchain Protocol for Account/Balance-based State Sharding”, INFOCOM, May 5, 2022.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区块链是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底层基础技术,它综合利用了点对点(P2P)底层网络、分布式数据存储、密码学、分布式一致性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计算机技术,构建出一个分布式存储的链式账本 [1][2]。区块链的底层架构为上层应用提供了存储、传输、计算等服务,具有去中心化、难以篡改、协同操作和匿名隐私等典型特征,有着较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区块链主要应用于金融结算、商品溯源、版权保护、数据确权等业务场景 [3]。 然而,区块链底层技术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4][5]。具体来讲,现有的区块链技术难以解决共识效率问题。例如,比特币的吞吐量为每秒 7 条交易、以太坊的吞吐量也仅为每秒 14 条交易,远低于商用级别所需的吞吐量要求。只有提高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才能扩大其适用场景,从而赋能数字经济、金融保险、政务等多个领域与行业。 针对区块链的可扩展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如闪电网络[6]、DAG技术[7]、状态通道[8]和分片机制[9]等。其中,分片(Sharding)是一种可提高区块链可扩展性的链上扩容技术。分片机制将完整的账本数据切分为多个互不相交的子账本,再让不同的区块链节点群(也称为分片)管理不同的子账本,多个分片可以并行验证交易,以此线性提升区块链系统的事务处理能力。 但是,区块链分片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图1所示,基于账户模型的分片机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跨分片交易比例过高,几乎所有交易均为跨分片交易。过高的跨分片交易率不仅给系统增加了额外的交易负载,而且会造成大量的跨分片通信开销。第二个问题是分片间的交易负载严重失衡,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我们分别称需要处理过量和少量交易的分片为热分片(Hot Shard)和冷分片(Cold Shard)。热分片由于被持续注入大量的交易,产生了交易拥挤的现象,这会增加交易的确认延迟。而冷分片内只有少量交易可以处理,所产生的区块的交易填充率不高,造成了算力、带宽等资源的浪费。面对如上两个问题,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跨分片交易比例较低的同时保证分片间的交易负载均衡。 另一方面,在基于状态分片的区块链系统中,跨分片交易的验证和处理策略是至关重要的。系统需要支持分片间的通信,来保证跨分片交易执行的“原子性”。目前已有的比较高效的跨分片交易方案主要通过如图2所示的消息传递方式进行。首先,交易在源分片上链后,源分片的节点会向目标分片发送一个包含 Merkle Path 证明的中继消息。目标分片的节点接收到中继消息后,通过 Merkle Path 验证对应交易的正确上链情况,再在目标分片将关联交易上链,从而实现对相关区块链状态的更新。因为跨分片验证的存在,跨分片交易的延迟在理论上至少是片内交易时延的两倍。当位于目标分片内的关联交易迟迟无法上链时,跨分片交易的共识延迟有可能无限大。 为了减少跨分片交易比例、实现分片之间的负载均衡、并且保证跨分片交易的原子性,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的跨分片协议来提高分片区块链的吞吐量和降低交易的平均确认延迟。 二、本文贡献 三、提出的跨分片协议简介  1. 提出协议的概述     本文提出的区块链动态分片协议的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和传统的分片协议一样,所提出的动态分片协议以“时期 … Continue reading 基于“做市商账户”的区块链跨分片协议 —— BrokerChain

Web3、DAO、与区块链 | Apr27话题

By 黄华威,2022年4月27日 早上起床翻看朋友圈,读到一篇最新的关于 Web3 的文章,题目为《Web3革命:逃离、信仰、大迁徙》,发表在虎嗅网。然后冲泡咖啡时,找了一些 Web3 的播客,听了几个音频。又把我一年前发表的一篇关于 DAO 的综述论文打印出来。阅读之后,我决定撰写一篇 Web3 感想的文章。于是就有了这篇 blog。 我们先简要过一下这篇文章。这里仅仅挑选一些 highlights,具体内容还请自行前往阅读。 文章提到 “国内至少六家互联网大厂的高级管理者或高级技术人才,放弃了稳定的高薪和可观的期权,主动探索Web3世界。” 紧接着,文章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践行者在这个新兴赛道的早期探索与尝试。其中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对 Web3 学习之后,提出如下观点:“区块链撕裂了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从巨头与创业公司的矛盾转变成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矛盾”。2020年他从美团退休,开始探索新的赛道。另一个有代表性的 Web3 的从业者是前字节跳动90后程序员郭宇。2020年他从字节离职后,开始专心研究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后来全身投入 Web3 赛道。可见,从大厂高管到大厂年轻人,Web3 正在吸引源源不断的互联网人加入这个行业。 那说到这里, Web3 究竟是什么?继续引用这篇文章的说法:“Web3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在线生态系统,许多人认为它代表了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一名传统投资机构合伙人认为“目前Web3行业,很像2000年的互联网”。在目前的 Web3 行业,也逐渐有一些雏形产品问世,比如被视为去中心化的支付宝 MetaMask,被视为去中心化的QQ音乐 Audius,以及全球最大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等等,这些去中心化的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千百万的用户,这些公司也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司。 接下来,咱们粗略地概括一下 Web3 与 区块链、还有 DAO 之间的关系。继续借用刚才文章中的观点:“区块链是一种技术,DAO是一种制度,Web3则是一种文化”。 大家已经很熟悉区块链了,我们不再赘述。我们看一下什么是 DAO。DAO的字面意思是“去中心化 自主治理的 组织”,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组织形态,当然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去中心化的公司”,是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之上的 一个自治系统。其实 DAO 不一定必需区块链技术才能建立。具有相同理念和共识的一帮人即可形成一个DAO。而且人们未必需要区块链才能形成共识。比如,文章举了一个例子:在互联网世界,当人们强烈认同一个视频或者文章时,即使不断被中心化机构删除,人们可以通过自发存储和不停地转载,将其尽力保留在网络上。这样的自发行为其实就是 DAO 的思想和 Web3 文化的一种体现。进一步来讲,如果借助区块链的技术,这些人们产生的共识,会更加容易地被记录、被分享,从而更好地践行 DAO 与 Web3 的理念与文化。 … Continue reading Web3、DAO、与区块链 | Apr27话题

联邦学习设备调度的论文被 ICDCS 2022 接收

黄华威,李瑞新,2022年4月6日 近日,HuangLab 在联邦学习设备调度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论文《ContexFL: Context-aware Federated Learning by Estimating the Training and Reporting Phases of Mobile Clients》被分布式计算系统领域顶级学术会议 The 42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 2022) 录用为长文。 会议介绍 ICDCS 是分布式计算系统领域享有盛誉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本届 ICDCS 会议 Research Track 论文全球投稿共573篇,仅有114篇被录用,录用率为19.9%。 论文介绍 Huawei Huang, Ruixin Li, Jialiang Liu, Sicong Zhou, Kangying Lin, and Zibin Zheng, “ContextFL: Context-aware Federated Learning by … Continue reading 联邦学习设备调度的论文被 ICDCS 2022 接收

区块链论文分享 | Bidl [SOSP’21] | 2022年2月16日

By 彭肖文, 2022年2月16日 论文题目:Bidl: A High-throughput, Low-latency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Framework for Datacenter Networks 这篇论文发表在CCF-A类会议-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2021(SOSP 2021)。 1、论文作者简介 Ji Qi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Xusheng Che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unpeng Jia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ianyu Jia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ianxiang Shen (The University of … Continue reading 区块链论文分享 | Bidl [SOSP’21] | 2022年2月16日

区块链论文分享 | DispersedLedger [NSDI’22] | 2022年2月12日

By 林岳, 2022年2月12日 论文题目:DispersedLedger: High-Throughput Byzantine Consensus on Variable Bandwidth Networks 这篇论文发表在 NSDI’2022。 论文作者简介 论文一作是Lei Yang,正在MIT攻读Ph.D;二作是Seo Jin Park,在MIT做博士后;三作是Mohammad Alizadeh副教授,是前两位作者的导师;四作是华盛顿大学的副教授 Sreeram Kannan;五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教授(The Thomas Kailath and Guanghan Xu professor)David Tse。 论文简介 区块链中各个节点网络带宽不同,因此下载(收到)区块的速度差异较大,而传统BFT中,每个节点都要收到了区块才能够进行投票(如下图所示),即带宽大的节点收到pre-prepare(包含整个区块,消息量大)后,广播 prepare(消息量小)。但是此时带宽小的节点可能还没收到完整区块,无法广播prepare消息,而节点需要收集够 2f+1个prepare消息才能够进入到commit阶段。因此小带宽节点会拖慢共识的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篇论文提出新的思路:先对区块进行共识,共识完成后节点再下载区块。这种做法的好处为:进行共识所需的带宽小,小带宽节点不会拖慢共识过程。共识完成后会进入下一个epoch,进行共识的同时节点可以下载(恢复)之前epoch的区块,这样就不会浪费大带宽节点的带宽。 一个epoch中可以有多个节点提出区块,在vote阶段通过二元共识(Binary Agreement,BA)决定将哪些区块上链。 关键技术剖析 (1) Verifiable Information Dispersal (VID) VID 就是使用纠删码(erasure code)将信息进行编码分成N份消息(chunk),每个chunk发给对应的一个节点,最终各个节点可用少于N份的chunk解码出整条信息(Retrieval)。在这篇论文中,VID阶段各个节点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2) Binary Agreement (BA)       由于一个epoch中,可以有多个节点提出区块,要是等到所有dispersal完成,要等待很久(甚至可能等不到,因为有拜占庭节点的存在),并且各个dispersal在不同节点完成的时间或顺序不同,因此需要通过二元共识决定最终上链哪些区块。在VID阶段完成的每一个dispersal都将会进入vote阶段,在这个阶段,节点通过二元共识最终决定这个dispersal对应的块是否上链。这里就不详述二元共识的过程,只说结果:一轮中通过二元共识最终会决定N-f个区块能够上链。 (3) Retrieval       Vote 阶段结束后,各个节点就可以进入下一个epoch了,但是同时节点也要通过Retrieval去恢复之前epoch达成共识的块。也就是说共识与恢复区块是并行的,只不过共识的是以后的区块,恢复的是之前的区块。Retrieval阶段各个节点的操作如下: (4) Inter-node … Continue reading 区块链论文分享 | DispersedLedger [NSDI’22] | 2022年2月12日

聊聊福布斯2022年区块链50强榜单 | 2月12日话题

大家好,我想对于关注区块链动态的朋友来说,应该已经看到了昨天朋友圈被广泛转发的关于2022年福布斯全球区块链50强榜单的文章。国内的区块链自媒体也进行了翻译与转载。 我看到的两个版本分别是:来自公众号“福布斯”的《福布斯发布2022年全球区块链50强,蚂蚁、腾讯、百度等中国企业上榜》https://mp.weixin.qq.com/s/YteaKOJp2qP58HwTfIO71A 稍后,公众号“区块链大本营”也进行了转载,题目为《福布斯:2022 区块链 50 强榜单》https://mp.weixin.qq.com/s/QSjj37_7WzBDwDkzyC85qA 本次我们以第二篇文章为基础,来聊一聊这个榜单。文章开篇第一句话被加粗提示读者:“区块链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了!”。作为一个区块链研究者与高校的区块链课程的教师,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一下:有那么久了吗?回想一下中本聪自2008年就发表了比特币的论文,到现在区块链技术正式问世已经快14年了!的确很久了。 我个人是从2017年开始关注并学习区块链背后的技术原理,并逐步走上了区块链底层关键技术的研究道路。不知不觉间也已经有5年了!对我个人来讲,这也的确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了,只是平日的繁忙却掩盖了这一点,当我现在复盘的时候,也是后知后觉。还好,这5年来,我在区块链方向的研究也算是小有收获,区块链相关的研究论文有一半以上发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顶级会议与IEEE Transactions 期刊上。这里我就不继续凡尔赛了,有机会再跟大家盘点我在区块链方向的研究成果。 我们把话题再收回来,继续看这篇题目为《福布斯:2022 区块链 50 强榜单》文章。我们了解到,福布斯从2019年就首次发布区块链50强的榜单。能上该榜单的都是十亿美元以上销售额或者市值的公司,并且强调这些公司的业务在依靠“分布式账本技术(也就是区块链技术)”来开展实际的工作。本次区块链50强榜单中几乎一半的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美国以外,其中有14%是中国公司。文章还指出,今年的榜单出现的新趋势是:风险投资公司的角色越来越重,比如,风投公司在2021年向区块链行业投资了320亿美元。 该文章随即还指出,以前比特币与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常年霸占着几乎所有的区块链投资新闻的头条,尤其是当加密货币市场走牛的时候。但是自从21年11月以来,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熊市,市值损失了超过1万亿美元。其实,投机性的加密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与跨国公司逐渐将区块链整合到他们的日常运营与他们的产品中。 该文章的其他内容我们就不多转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前往阅读。 首先谈一下 进入到了今年福布斯区块链50强榜单的几个国内区块链头部公司,分别是 蚂蚁集团、百度、腾讯、微众银行。这里我们过一下它们各自使用或者自己研发的区块链平台:分别是蚂蚁集团的蚂蚁链、百度的开源区块链平台 XuperChain、腾讯的区块链平台包括三个即 ChainMaker、Hyperledger Fabric、以及我们很熟悉的 FISCO BCOS。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平台是他们自己研发的 FISCO BCOS。 昨天 我也看到来自蚂蚁链与微众银行的合作者,在朋友圈纷纷转发了他们公司上榜的消息,在此,区块链讲师也衷心地祝贺这些业界的合作者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也祝愿来自企业的这些合作者们为我们中国的区块链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比之下,国外上榜的企业,大多数还是与加密货币交易相关的公司、交易所、甚至是个人建立的小型企业。比较知名的国外区块链企业包括 Coinbase、 摩根大通、Visa、Paypal、Mastercard 这些信用卡公司。 另外,榜单中竟然还有 NBA(即美国国家篮球协会)。你可能好奇,NBA为啥跟区块链扯上关系?其实,NBA 将 很多篮球相关的文化制作成 NFT 代币,然后面向广大NBA球迷进行出售、球迷们就可以 进行收藏或者交易。比如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 Dapper Labs 在温哥华推出了名为 Flow 的区块链,用户可以购买、出售和收集 NBA Top Shot,这些记录着 NBA 比赛精彩瞬间的 NFT 收藏品,类似于数字交易卡——比如最近以创纪录的 230,023 美元售出的 LeBron James 扣篮的 NFT。自 … Continue reading 聊聊福布斯2022年区块链50强榜单 | 2月12日话题

元宇宙与AI技术的融合

黄华威,2022年1月27日 大家好,在上一篇 Blog, 我介绍了我跟杨青林博士合作的元宇宙综述,主要讲了区块链在元宇宙中的融合与应用。 注:这篇综述题目为 “Fusing Blockchain and AI with Metaverse: A Survey”,全文可以从预印本网站 arXiv 下载:https://arxiv.org/abs/2201.03201    今天我继续根据这篇综述,介绍一下AI技术在元宇宙中的融合与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元宇宙在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它所构建的是一个现实与虚拟世界高度融合交互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公平、分布式的世界。它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   在元宇宙中,数字经济系统 是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元宇宙中的娱乐,协作,社交等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组成。因此,在介绍AI技术与元宇宙的融合与应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元宇宙中的 数字经济系统。   元宇宙的数字经济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数字创造,数字交易,数字货币和数字市场。   这几部分之间的关系简述如下: 数字创造是数字交易的基础,而数字货币作为数字交易的媒介,可以在数字市场上流通。   在上一篇 Blog 中我介绍了区块链在元宇宙的融合与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记账技术在数字创造,数字交易,数字货币和数字市场上的可以进行完美的融合。   下面,我们以数字经济系统为基础,也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下AI技术在元宇宙中的融合与应用。两个方面分别是: 首先我们梳理AI技术在元宇宙中的结合点。 然后我们展望AI在元宇宙融合应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 那么,对于第一个方面,我们在综述里从四个角度,梳理了AI技术 在 元宇宙的融合与应用,即 利用AI技术构建虚拟环境,基于AI技术的NPC (这里提到的NPC是指“非玩家角色”),基于AI技术的 虚拟化身,以及利用AI技术 实现 虚实交互。   对于第二个方面,关于展望AI在元宇宙融合应用过程中尚为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只能将现实世界中对AI技术的需求与应用映射到虚拟世界中,在此基础上展望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这里我们简单地提一下在元宇宙中在AI技术方面可能会面临的四个问题。 如何结合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创作工具,来降低用户接入元宇宙的门槛,使得用户能够像创作、发布短视频那么简单地参与到元宇宙中? 如何利用元学习有效的训练智能化的NPC或者 虚拟化身? 如何利用群体智能使得整体环境更智能? 在现实世界中仍未解决的 智能模型 … Continue reading 元宇宙与AI技术的融合

元宇宙与区块链融合的综述简介

黄华威,2022年1月26日 大家好,我最近跟杨青林博士合作写了一篇关于元宇宙的综述,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  这篇综述题目为 “Fusing Blockchain and AI with Metaverse: A Survey”,全文可以从预印本网站 arXiv 下载到:https://arxiv.org/abs/2201.03201   目前关于元宇宙的综述论文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一篇 60多页 的来自港科大的综述论文,但个人感觉这篇综述太过庞大,虽然跟元宇宙相关的方方面面写的很全,但是特点不突出,而且,60页的长度 应该会劝退很多读者。 相比之下,而我跟杨博士合作写的这篇综述论文只有15页,它的亮点就是:我们从 人工智能算法技术 以及 区块链技术 的角度来审视元宇宙。目前 AI 与 区块链 被认为 开发与实现元宇宙 最为重要的两项技术。那我们的综述 就重点剖析这两项 技术 如何为 实现元宇宙 来服务。  就像我们在论文的摘要里说的,我们写作这篇综述的目的简述如下:我们深知元宇宙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为此我们调研了与 元宇宙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的现有工作。我们在调研的时候,主要着眼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即 数字经济、虚拟世界里的 AI 技术的应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各种技术。  我们相信,现在正处于 元宇宙 科研、与 开发 的早期阶段,希望我们的这篇综述可以 帮助 从事 AI 与 区块链 方向的研究人员、工程师 梳理清楚 到底 AI 与 区块链技术 … Continue reading 元宇宙与区块链融合的综述简介

元宇宙与网络游戏有何区别

黄华威,1月24日,2022年 昨天,我往大学群里发送了一个朋友圈看到的“元宇宙烟花大会”的链接,可以使用浏览器体验一下元宇宙里的烟花大会。虽然粗糙,但是体验还是挺新奇的。随后,几位同学就聊起了元宇宙的一些话题。 我首先抛砖引玉地说道:在这个展览里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艺术画像等作品,这些艺术品被做成了 NFT,就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买卖了。然后一位范同学说:我一直搞不懂元宇宙跟沙盒类的网游有啥本质区别,感觉元宇宙是一个更加开放化的沙盒类网游嘛。 这个问题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老朋友林建入老师(注:林建入为唬米科技CEO)的兴趣,林老师随即开启讲解模式:元宇宙不是游戏,元宇宙里可以开会,可以工作,可以购物,比如说,里面可以开发出淘宝那样的应用。 【林建入接连两个解释】 解释 1:“其实那个元宇宙,就现在大家说的那个元宇宙啊,就感觉不就是一个,比如说一个游戏,然后举例子啊,比如说大家戴个VR头盔之类的,然后那进去,跟玩一般的游戏比如说开放世界或者沙盒游戏有什么差别呢?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呢,其实会发现那元宇宙它跟诈骗没什么两样。” 解释 2:“其实呢,理解元宇宙的最根本的点呢,实际上就是要明白他不是游戏啊,它实际上是一个虚拟世界,是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玩的游戏里面都是为了娱乐的,对吧?嗯,不会有人在游戏里面办公,对不对?没有人在游戏里面办公,你见过谁在游戏里面处理这个office的文档,谁在游戏里面在去比如说编程啊,工作啊,设计设计各种东西?其实不会的,因为那些都是游戏娱乐用。元宇宙呢,其实本质上来说是把游戏的那一套技术,再加上互联网已有的那一套技术,两个东西合起来做一个虚拟世界,这个东西是比一般的游戏技术,实际上是要复杂的多的。” 紧接着林老师继续解释道:它的价值在于,把现有的互联网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体验高度。元宇宙要能成功,它必须做的像浏览器一样做到以下两点:1、构建一个公共的开放世界;2、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内容,放到开放世界里。而浏览器的技术,基本上已经极其难做了。现在要做一个虚拟世界级别的浏览器,难度就更大。不过可以从简单开始。所以初期可以搞一系列的小 demo。慢慢探索。 【林建入接连3个解释】 解释 3:“其实元宇宙的概念的话,肯定不是新概念,对吧,就以前的时候,很早很早的那种科幻作品里面就有虚拟世界的这种设想,然后呢,你包括刚上映的这个黑客帝国四里面,他也是把整个世界是吧,它是当做是一个虚拟的一个游戏,他是这么认为,这么理解的,所以其实这些概念呢,其实都不是新的。但是呢,为什么现在说又开始炒这个元宇宙的东西呢?既然不是新概念,对吧,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于以前呢,只是设想,现在呢,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已经开始摸到一点点这个边了。就是说现在从技术上来讲,过去的设想开始有一点点可行性了,但是呢,我其实个人认为啊,这个元宇宙的这个想法到实现,其实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左右的技术发展,因为回顾之前,从90年代互联网泡沫到2000年,到2010年才正式开始互联网的大蓬勃的话,也是差不多20年的时间。” 解释 4:“但是呢,就是我最近也看了,因为元宇宙里面它有很多的技术支撑嘛,我们眼睛能看得到,也是冲击力最强的,肯定还是那个虚拟世界,对吧,就他那个不管你在电脑上玩也好,或者说你戴上VR体验,不管怎么说吧,就那个虚拟世界,对我们肯定是冲击性最强的。其实那个东西能不能做,出现在元宇宙的概念呢,实际上还是不太行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有的游戏开发工具,比如说各种引擎,像那个包括虚幻五这种顶尖的引擎,或者行业里面普遍用的像unity之类的,这些其他的引擎。其实呢,他们的整个开发的流程呢,成本很高。而且的话呢,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呢,不是像我们说的那个现在的游戏,大家都普遍的感觉是做越做越好,对吧,包括那种画面啊,包括那种互动性啊,感觉你越来越强,但实际上你真正去了解它游戏制作的过程,实际上它的限制还是非常非常多的。” 解释 5:“比如说现在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的这种元宇宙概念的这个社交的一个平台,就像我们我们说一个简单例子,比如说,Facebook 想把他的 Facebook 搬到这个虚拟世界里面去,他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多的。他这个挑战不仅仅是说,比如说 Facebook,他花巨资,举个例子,他也是一直把钱砸下去,比如说把虚幻引擎的公司整个买下来,那他能不能做出来呢?它可以做出视觉效果,看起来很炫酷,但是实际上离他的这个真正的概念仍然差得很远,这个差别主要在哪儿,从技术上来讲,我举个小例子,你在游戏里边可以看网页吗?其实是看不了的。游戏里边看网页这件事其实是技术上很大的难点。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像把浏览器的画面放在游戏里。实际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要完成一个融合。” 经林老师讲解,我感觉完全实现元宇宙的设想,其实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然后,范同学继续追问:那为啥要在元宇宙里工作呢?不觉得很奇怪嘛,在元宇宙里浏览网页,为啥不直接浏览网页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比如在元宇宙里网购,为啥不直接网购咧? 【林建入老师继续回复道】 解释 6:“其实像元宇宙的这种东西吗,你比如说大家也会想说啊,我为什么要去加入到元宇宙里面,我就,我就不想进入元宇宙对吧,我对这个东西完全不感兴趣,可不可以呢?其实当然可以,我们回看一下历史啊,比如说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候,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在华尔街就开始就纳斯达克,就开始炒那些所谓的点抗泡沫,那个时候才只是一个电脑接一个网线,你想那个电电脑的分辨率还很低呢,6640乘320吧。你想。现在都是马赛克画面,然后在那个情况下呢,他们就开始开发购物网站,做各种东西,其实那个时候后来不是泡沫也破裂了,可是呢,最后互联网发展怎么样呢?互联网现在大家谁还离得开呢?当初那些选择不加入互联网的人,当然他们不会去炒作这个东西,但是最后他们都不得不进入互联网的世界,就像现在老年人,他如果说不会操作打车软件,他现在打车都很困难,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你不是你自愿加入,你是被动卷入的。” 解释 7:“核心的问题就是在于,其实这个世界的发展并不是由大多数人决定的,就是说就像如果人类社会像列火车的话呢,其实火车头才是决定火车的方向的,这个火车头只是这个人类世界里面最聪明的,最小的一群人,也就是说整个人类,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呢,大家都是盲从的,他们本以为他们有自主意识,比如说他可以选择做什么,或选择不做什么,其实大家都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的,都只能随大流,这个大流就是由很少的一群人决定了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因为智力资源就是很少的智力资源,他大家比如说你这个元宇宙的概念,你不需要说服所有人,你只要说服最聪明的那群人都跟着你走就可以了,因为只要最聪明的那群人都跟着你走,其他的人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没办法发展其他的方向,他们只能原地踏步,而等你发展出这个东西已经足够吸引的人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人也开始涌入其中,于是时代的浪潮它就形成了,因此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范同学依然不依不饶:我觉得这个不一样,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就跟水电一样,元宇宙还是应用。 林老师:不不不,元宇宙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代。 范同学:也就是各个公司都会开发元宇宙是吗? 林老师:如果各个公司单独开发元宇宙,就是诈骗,必须要像互联网一样,有一个公共规范,就像 IP 协议那样,不是受到某个单独公司控制。 范同学 满意地说:嗯~~~~ 那还行。 林老师:如果是单独公司控制,那肯定玩不下去,现在各个公司自己搞元宇宙,就是诈骗,不过现在元宇宙仍然处于早期阶段的泡沫膨胀期。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今天聊的这个话题,学到很多。主要是林老师的科普给力啊!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谢谢关注! 最后,本次讨论的音频记录请前往喜马拉雅我的区块链科普频道收听:https://m.ximalaya.com/sound/4959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