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 News

正式上线 | 区块链实验平台 BlockEmulator 1.0

一、 BlockEmulator 是什么? BlockEmulator 1.0 是一个可支持多种共识协议与跨分片机制的区块链协议验证平台,由 HuangLab (中山大学 · 黄华威研究组)开发并开源。 网站首页:https://www.blockemulator.com 该实验平台主要面向区块链研究人员,当他们需要对提出的新型区块链共识协议、新型跨分片机制进行验证时,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搭建一个轻量化的区块链底层协议的实验平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方便绘制科研论文所需的实验图。 BlockEmulator实现了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及加深理解区块链底层原理,也能为区块链研究者提供一个完整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和测试环境。它可以降低开发和测试一个区块链新协议的成本和难度,为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可定制化的二次开发环境,加速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二、 BlockEmulator 能用来做什么? BlockEmulator 1.0 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帮助用户(研究者、学生)快速验证他们提出的新型区块链共识协议和分片机制。它被设计为一个采用轻量化区块链系统架构的实验平台。它简化了工业级区块链系统的实验环境的搭建流程,这是因为 blockEmulator 仅仅实现了区块链核心功能,比如交易池、区块打包、区块共识、交易上链等核心环节,并且支持常见的几种主流共识协议,如拜占庭容错 ( 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PBFT ) 协议与工作量证明机制。 特别地,blockEmulator 对主流的“区块链分片机制”进行了系统底层级别的设计与实现 。其中,“跨分片交易”机制包含以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分片协议:Monoxide (NSDI’2019) 方案中提出的 “Relay 交易机制”,以及 BrokerChain (INFOCOM’2022) 中的 “broker 机制” (基于“做市商账户”的区块链跨分片协议 —— BrokerChain )。 因此,blockEmulator 支持对区块链底层新协议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尤其支持对区块链新型分片机制与协议做功能测试。 三、BlockEmulator 有什么特点? 四、BlockEmulator 的架构设计 BlockEmulator 1.0 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设计,各层相对独立且只与邻近层交互,实现系统层面的功能解构,帮助用户快速熟悉系统架构并进行代码复用。 BlockEmulator … Continue reading 正式上线 | 区块链实验平台 BlockEmulator 1.0

实验室区块链论文被顶刊 IEEE/ACM ToN 接收

Huawei Huang, May 11, 2023 研究组近三年专注于区块链底层关键技术的研究,旨在提升区块链系统的运行性能。经过三年多的摸索,我们的技术路线逐渐发展为:以分片机制为特色,通过设计新型区块链底层协议与机制,让区块链系统运行得更高效、更健壮、更安全。 研究组一篇区块链分片机制的论文今日被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ToN/TNet) 接收为长文。IEEE/ACM ToN/TNet 是 CCF-A 类推荐期刊,是计算机网络方向三大顶刊(ToN, JSAC, TMC)之一,它要求每一篇能被接收的论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足够新颖的研究选题,严谨的问题描述,有性能边界保证的算法设计,对提出的机制有充足的理论分析,以及无可挑剔的实验结果。  接下来介绍一下这篇论文。 Huawei Huang, Xiaowen Peng, Yue Lin, Miaoyong Xu, Guang Ye, Zibin Zheng, Song Guo, “Scheduling Most Valuable Committees for the Sharded Blockchain,”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ToN/TNet), 2023, pp. 1-15. To appear. [PDF] 论文简介 近年来,源自传统数据库领域的分片技术被应对到区块链,试图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扩容问题 [1]。在分片区块链中,交易池中的交易可以由多个并行委员会并行处理。以这种并发的模式,分片区块链的交易吞吐量理论上可以被较大程度地提高。但是,分片区块链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其中,有个明显的系统层面的技术问题简述如下。例如图1所示的Elastico [2]方案中,当区块链节点组成若干委员会之后,在各个委员会的共识阶段,天然地存在不同的委员会对交易达成共识的速度不一致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分布式并行计算系统中经典的 … Continue reading 实验室区块链论文被顶刊 IEEE/ACM ToN 接收

针对 PoW 区块链的自适应双花攻击 (TDSC’23)

Jian Zheng, Huawei Huang*, Zibin Zheng, Song Guo, “Adaptive Double-Spending Attacks on PoW-based Blockchains”,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TDSC), 2023. 近日,HuangLab 一篇区块链新型“双花攻击”的论文被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TDSC) 接收,该期刊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 CCF-A 类期刊。 论文下载地址: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69982091_Adaptive_Double-Spending_Attacks_on_PoW-based_Blockchains 本论文简介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区块链公链共识,双花攻击则是PoW区块链面临的经典安全性挑战 [1]。以比特币为代表的PoW 区块链使用最长链原则判断主链。交易方通过交易上链后等待主链继续生成数个区块,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因为在PoW区块链中以小于50%的算力持续生成一条比主链更长的分叉是非常困难的。而双花攻击的基础步骤是:攻击者首先向受害者发起一笔交易,然后生成并隐藏一条比主链更长的分支;当受害者认为交易已经在主链上完成时,攻击者释放隐藏的分支替代当前主链,实现对受害者交易的回滚,达成一笔交易的“双花”。 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讨论了双花攻击及其它各种分叉攻击变种的威胁和防御手段 [2-4],我们发现在特定条件下攻击者仍然可以利用双花攻击对 PoW 区块链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本文展示了我们提出的两种双花攻击的变种——自适应双花攻击(Adaptive DSA)和强化自适应双花攻击(Reinforcement Adaptive DSA,RA-DSA),旨在帮助 PoW 区块链社区对双花攻击威胁进行更好的分析与防范。 二、本文贡献 三、提出的新型双花攻击的简介    1. … Continue reading 针对 PoW 区块链的自适应双花攻击 (TDSC’23)

tMPT: 区块链分片重组实现方案 (IWQoS’23)

Huawei Huang, Yetong Zhao,  Zibin Zheng*, “tMPT: Reconfiguration across Blockchain Shards via Trimmed Merkle Patricia Trie”,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Quality of Service (IWQoS), June 2023. 近日,HuangLab 最新的一篇区块链分片技术的论文,被国际会议 IWQ